傳承抗戰精神,辦好水利事業,也許有人認為二者風馬牛不相及,其實我覺得二者緊密相連。
抗戰精神,就是不忘國恥,牢記使命的精神。這種精神,正是水利人需要傳承、培育、弘揚的精神。1938年6月,為了阻止日本軍隊的南下進攻,國民黨政府下令炸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,滾滾黃河水恣肆河南、安徽、江蘇三省黃泛區,使三省44個縣6000萬民眾受災,2000萬災民流離失所,中原地區上千萬畝良田淹沒,死傷無數。這種炸河行為并沒有阻止日本鐵蹄的南下,反而使中華民族受盡了恥辱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,水利人的責任就是要保護好黃河、建設好黃河。重溫這段歷史,銘記這個恥辱,就更應激發水利人辦好水利事業的決心。弱國無強軍,弱國無外交,弱國也無水利。水利事業的興旺是衡量一個國家強盛的重大標志,水利人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責重大。
抗戰精神,就是萬眾一心,眾志成城的精神,這種精神也是水利人需要傳承、培育、弘揚的精神。在抗日戰爭中,在湖南取得了長沙保衛戰、常德保衛戰、衡陽保衛戰和雪峰山、湘西會戰的勝利,阻止了日本向大西南的推進,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。所謂“八年抗戰起盧溝,一紙降書落芷江”,就是講湖南在抗日戰爭中起的重大作用。湖南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結果,是軍民團結的結果,也就是萬眾一心、眾志成城的結果。水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,同樣需要這種萬眾一心、眾志成城的精神,1998年抗擊長江全流域的大洪水,就是這種精神的彰顯。
抗戰精神,就是艱苦奮斗,頑強拼搏的精神。這種精神,同樣是水利人需要傳承、培育、弘揚的精神。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艱苦、最殘酷、最野蠻的戰爭。中央電視臺最近播放的《延安頌》、《八路軍》、《太行山上》、《黃河在咆哮》這些影視片都展示了這一點。1943年11月打響的常德保衛戰,可以說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所有戰爭的殘酷、殘忍、殘暴。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中國軍民奪回了常德、保衛了常德,集中體現中華民族艱苦奮斗、頑強拼搏的精神。水利事業,特別是水利建設、防汛抗旱,需要的正是這種飽嘗艱辛而不衰的精神,這種歷經磨難而不屈的精神。傳承抗戰精神,我們水利事業一定會辦得更好!
芷江受降紀念坊
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受降備忘錄收據上簽字
宏偉的南水北調工程
壯觀的三峽大壩
常德堅如磐石的城市防洪工程
湖南惠及民生的許許多多小型水利工程